进出口成倍增长,保税维修为上海外贸增添新动能

园区资讯 |2024-04-09

修油田设备、修飞机发动机、修微型处理部件……作为外贸新业态,保税维修业务为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发展、提升国际竞争力、拓展外贸空间提供了新赛道和新机遇。在上海,保税维修业务范围不断拓展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,维修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。据上海海关统计,今年前2个月,上海市保税维修进出口190.5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119.7%。其中,出口97.8亿元,同比增长136.3%;进口92.7亿元,同比增长104.6%。


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,日前,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(以下简称“洋山海关”)完成了全国首票二手车保税维修监管,标志着二手车维修业全流程被成功打通,进一步丰富了特殊综保区外贸新业态。


此次维修的2辆次新车从美国进境至洋山特殊综保区,区内企业上海卡洛哈海尚科技有限公司在车辆入库后,对车辆进行预检、机电维修、钣金维修、车身喷漆、车辆保养等系列操作,经检测,确保每一台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后复运出境。该项目每一台二手车经过工厂的标准化整备,能够大大增加产品附加值。同时,企业严格执行《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推进汽车维修行业绿色发展。


“保税维修业务具有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等特点,维修作为完整产业链的必要环节,是制造的延伸,也为研发提供了设计更新的动力,有助于形成以生产订单带动维修订单、以维修订单促进生产订单的良性循环,带动服务的间接出口,促进产品和相关服务业的出口,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。”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科长朱虹表示,“此次保税维修业务落地过程中,洋山海关靠前服务,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符合环保要求的整车保税维修业务可行性研究,量身制定监管方案,支持卡洛哈首个汽车保税维修试点示范项目在国内开展。


为确保整个通关流程顺畅无误,洋山海关指导企业规范账户设立、料件管理、边角料处置、货物申报等流程,运用“一物一码”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全流程可追溯,提升风险防控效能。同时,立足企业生产计划,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完成进出境报关单规范填报、料件坏件区内规范存放、耗料单耗用料件确认等,助力打通车辆自境外启运至维修完成复运出境全流程。


据介绍,未来上海海关将继续加大保税维修政策的宣介力度,创新海关监管机制,释放市场主体活力,推动保税维修、再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。